宝鸡市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距县城10公里,因古泉喷涌而得名。全村辖12个自然组,799户3117人(其中已脱贫户216户824人),党员91人,耕地面积6350亩。该村是由原下凉泉村与三教殿村于2018年4月合并而成。合并初期,村级党组织凝聚力不强,群众自主管理意识较弱,集体经济发展缓慢。 面对诸多问题,下凉泉村突出党组织的主导地位,以“党建+三治融合”乡村治理模式,强化制度机制供给,激发群众主体意识,凝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。 党建为魂,激发乡村治理动力 该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将强堡垒与带队伍嵌入到乡村治理中,强化党员干部实践锻炼,有效让组织优势转换成乡村治理服务优势。一是健全组织强体系。按照“党建引领,统筹兼顾,融合治理”的工作思路,以村党支部为核心,村委会、监委会为基础,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纽带,打造党群服务、综治维稳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大中心,抓好村级警务、法律服务、网格管理、农家书屋四室建设,搭建老年人关爱协会、妇女联合会、残疾人协会、矛盾调委会、红白理事会“五会”载体,形成“121345”乡村治理组织体系,为推动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。二是建强队伍提效能。把思想政治学习摆在首位,深入推进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,坚定全村“四支队伍”理想信念,提升支部引领能力。持续优化干部结构,完成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“一肩挑”,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,大专以上学历6人,鼓励村组干部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中交叉任职。同时,推行“小微权力”清单制度,进一步厘清干部职权范围,规范合理合法用权,不断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。三是代办服务聚民心。为提升干部的执行力、公信力,该村实施“民事帮办代办”服务,把救灾救助、缴费办证、咨询服务、户籍迁移等10类事项纳入无偿代办服务范围,按照问事、受理、承办、回复、公示五个步骤,党员干部主动上门对接,全程代办代跑,累计解决群众疑难事328件,有效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。 自治为先,增添乡村治理活力 积极建立“共谋、共管、共建”三项机制,收集村民意见、体现群众意志,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。一是注重民事民议。搭建“乡贤议事厅”“庭院板凳会”民主协商载体,邀请乡贤人才、群众代表共同商议村内重大事项。将在外工作的公职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纳入到党建经济指导组中,围绕组织管理、产业发展、民生项目等献计献策,提升工作决策的科学性。在重大事项推进中,全面落实“四议两公开一监督”制度,及时公开党务、村务、财务,自觉接受群众监督。二是注重民事民管。为有效延伸群众办事“服务链”、平安建设“管理链”,该村推行村组户三级网格管理模式,以村“两委”为核心,有机联结12个村民小组,选聘41名党员群众代表担任村级网格员就近联系20户群众,充分发挥“熟人效应”,确保民生服务落实到格、安全稳定织密成网,形成反映民情快、解决问题快、化解矛盾快的治理格局。三是注重民事民办。聚焦空巢老人殡葬难、大龄青年成家难、留守儿童关爱难等问题,充分发挥“五大载体”作用,积极开展党建暖心活动。推行群众“身后事”关怀机制,为26名老人进行临终探望和殡葬服务;统筹各类资源搭平台、加强联谊交流,抵制高价彩礼,帮助14名大龄青年组建家庭;依托公益慈善中心建起“留守儿童之家”,34名留守儿童受到生活资助、心理关爱、教育指导。 法治为本,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以平安建设为抓手,统筹推进普法宣传、依法治村、矛盾调处等措施,切实提升了村级依法治理水平。一是法治教育全覆盖。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宪法、民法典、婚姻法以及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法规,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法治观念、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。依托村级警务室和“一村一法官”平台,主动上门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,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,为全村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二是法治惠民出实招。镇司法所派驻联络员,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村级法律顾问,为村务管理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法律“体检”,为群众提供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。先后帮助村委会起草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等合同8份,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21次,有效解决了赡养抚养、家庭婚姻、欠薪赔偿等村民遇到的难题。三是依法调解化矛盾。该村采取乡贤、村级、行政、司法“四级联动”调解方式,灵活运用“八帮八解”(即帮学习解迷惑、帮调处解纠纷、帮疏导解积怨、帮矫正解顾虑、帮增收解困难、帮急事解燃眉、帮照料解后忧、帮联系解乡愁)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,特别是针对积怨较深的邻里矛盾,综合运用情感、政策、法治手段,有效解决纠纷14件,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、早化解。 德治为辅,释放乡村治理潜力 充分发挥德治在凝聚群众,引导群众,成风化俗等方面的教育作用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让护村爱村亲邻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。一是完善阵地,提升德治硬实力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,吸纳乡贤人才、退伍军人、返乡大学生参与管理,制定管理、服务、宣传等五项制度,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传统文化、道德知识、农业科技、政策法律等主题宣讲活动。成立法律咨询、红白喜事、公益慈善等五支志愿服务队伍,采取恳谈交流、公益帮扶、上门拜访等形式,累计开展“菜单式”文明实践活动48次,增强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。二是文化熏陶,提振群众精气神。通过协调社会组织捐赠图书3000余册建成农家书屋,常年向村民开放,为村民农闲时间读书看报提供便利。紧扣春节、重阳节等传统节日,鼓励村民自发组织开展社火、秦腔等文体活动,活跃乡村文化生活。深挖葛、卢、张、杨四大姓家风家训,将党的最新理论纳入村规民约,使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,形成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。三是培育典型,提高示范引领力。为激励党员发挥作用,每年开展“五星级党员”评选活动,根据党员参与乡村治理、服务群众、带头致富等方面,由党员群众代表评定挂“星”。将垃圾分类、厕所革命、户貌整洁与“最美庭院”评选结合,提高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。以讲孝顺、讲诚信、讲正气为内容,开展“好媳妇好婆婆”“星级文明户”等评选活动,促进形成人人讲孝顺、家家讲诚信、户户比光荣的良好村风民风。 |
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了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》,自2021年
近期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稳定粮食
近日,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》
一、关于加强农民合作社登记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
日前,中办国办印发《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